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365比分直播  >  家教理论  >  现代家长十大教育误区剖析
 
现代家长十大教育误区剖析
 来源:    编辑:李老师    发布时间:2016-03-12 20:25:46    浏览次数:9


我先说一下我的想法:根据人的特性,如果他大脑里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观念,那么他的行动就会随着思想走。当然,人的思想不能都一致,所以说在不同的思想支配下,不同的人不管是拥有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事业,还是不同的教育,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么在教育孩子上也是这样子,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教育的规律,是否符合科学的规律,就能通过孩子自身的发展得到验证,出于以上的考虑,我今天组织了这个讲座:现代家长十大教育误区剖析。

误区一、只要投入就能有回报

在我们的家长中有这样一个观念,当孩子降生之后,我们就下决心努力工作去创造财富,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并且妈妈也要投入全部的精力。我们都认为只要这样孩子就能学习好。于是我们就看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生活方面、学习方面等等,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就孩子的学习上面,我们给孩子买了很多的书,给孩子买了很多电视广告上做宣传的能提高成绩的什么什么东西,花很高的价格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等等。我们的家长还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到孩子的学习里边去,有的甚至连班儿都不上了,在家里做全职妈妈,实际上是想让孩子成龙成凤。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这里面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过多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并不一定会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像过多地买书,过多地给他买学习用具等(比方说随身听、MP3、象电视台经常宣传的能使孩子怎么怎么地,甚至找来高考状元做类似的广告的电子产品等)。在食物上也是,本来孩子应该吃那些简单的蔬菜就可以了,但还是要给孩子买那些营养品。家长无非是想:如果我们全方位地对孩子进行投入,孩子就能学习好。事实上大多数都不能的。如果生活变得简洁一些,变得合理一些,科学一些,实际上更利于孩子的学习。比方说,一个全职的妈妈,从直观上看,自己在家里对孩子的学习有好处,但是,事实上很多全职妈妈都会使孩子产生厌学症,因为全职妈妈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先生在外边工作或者做生意,全职妈妈也要有一个对照,先生在外边打拼,我就是在家里看孩子嘛,我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一个小孩子学习的事情我怎么搞不定呢,于是为了搞定这个孩子,就做各种各样的努力,会陪孩子做作业,会监督他,把孩子看得很死,这样全职妈妈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了,最初阶段确实是会有一个明显的回报,这和一般妈妈就不一样了。但是我们会发现,凡是陪着孩子这样读书的,当她到了五、六年级,初中以上,这些孩子大多数都会得厌学症,因为在小学阶段你这样看着他,他还能学习的很好,他的学习好,只是在成绩上告诉你这个分数还能令你满意,他到了高年级之后,他就不能以这种形式再提高他的分数了,提高他的成绩了,于是就会出现一个滑坡的现象。这样一来,我们说“只要投入就能有回报”在教育上这句话不适用,你书不一定买很多,孩子学习用的电子设备不一定买很多,也不一定一味陪他、看他,只要我们家长能懂孩子学习的方式方法,能懂教育的科普知识,我们把生活变得简洁一些,就会使孩子喜欢学习,慢慢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一个人,所以我们在剖析“只要投入就能有回报”这句话的时候,要辩证地剖析,往往这句话不一定适合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个家庭,你把所有的精力财力都压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孩子本身就获得了一个压力,这个压力是很大的,教育已经得出研究,孩子百分之八十学习不好的原因都来自于压力,所以说我们要把家庭生活,特别是孩子学习生活这部分变得简洁一些,朴素一些,这样孩子注意力就能集中,压力又不大,妈妈也不会太累,整个家庭也象个家庭的样子。否则,家庭就处在一定的焦虑之中,爸爸在外边打拼,妈妈象个警察在家里看孩子,成绩一有波动整个三口之家就变得焦虑了,对孩子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也就是说孩子的一个学习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希望对孩子一次性的投入超多,就让孩子产出超良好的回报。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育上“只要投入就能有回报”的观念我认为是他可能投入越多,适得其反,就象我们普通说的“欲速则不达”,在这点上,我们家长就应该考虑对孩子的投入不论是金钱还是时间,都不要投入太多,投入太多就会产生副作用,特别是给孩子选了很多学习班,花了很多钱给孩子买乐器啊等等,这样都增加家庭的开销和孩子的压力。如果孩子能非常喜欢学,那是可以的,如果孩子不是这样,那么我们家长一厢情愿,单向地向孩子投入,效果都不会很好,所以家长们都要有这样一个共识:物质和精力投入的太多不一定都有回报,或者说不一定有你想象的回报,往往是适得其反。

误区二、死看死守孩子就能学习好

这是当今我们一个普遍的看法。在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孩子很小,我作为家长就是要陪着他,于是对孩子就采取了一个策略,就是死看死守,就是寸步不离孩子,比方说孩子的作业,那就成了她的作业,就成了她的一个学习的任务。本来孩子学习的事儿就是他的职责,就应该他自己搞定的,可我们家长却不这样看,认为孩子学习这一环节我都要管住,孩子一放学回来,家长赶紧把他撵到书房去做作业,而家长就坐在他身边看着,一项一项的,时间也很长,实际上这时害处就出来了: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大脑要处于一个很静的状态,越安静越能促进他进入一个大脑的良好波段,就是我们说的α波段,在这个波段上孩子学习的时候就能把学习的知识送入到大脑的长期信息系统,如果家长在身边,他就比较狂躁,于是就会和家长有一个思想的交锋,目光的交锋,语言的交锋,弄得心情很不舒畅,尽管晚上把作业一样一样地都做完了,但是孩子做作业的状态不在那个大脑的最佳状态,因此他做完这些作业也只能起到做作业的目的,那么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把今天全天的知识彻底掌握,但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你就陪在身边,有时候还打一巴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很难以最高效率来完成他的作业,即使当时完成了,后边从长远的观点看不如孩子自觉地一个人静静地把作业完成的效果好。我们家长一般都担心孩子很小,就觉得死看死守孩子,孩子就能学习好。确实孩子在你的权威面前他不得不好好做,否则你可能会给他一巴掌或者骂他一通,实际上这个被迫的好好做,也可以在一定时候提高他的成绩,但是这个被动学习得来的好成绩,会为后来埋下隐患:即孩子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孩子不能独立地自主学习,这样孩子随着年级的升高就厌学了。他的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对孩子不能死看死守,死看死守孩子,孩子就不能形成对学习的自主,无法把学习当成他自己的事情,也就不能在学习这件事上自律,自我约束,到点儿他就学习,他也不能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儿,往往这样死看死守的孩子把学习都当作了是家长的事儿,我每做一道题每完成一项作业,都是在给家长完成,你看家长不就在这儿看着呢。,这样一来,孩子还会以这种方式继续生活下去,一年、二年、三年。真奇怪,我们有些孩子这样死看死守,孩子还适应了,适应到什么程度呢,妈妈不在身边,不能学习,非得陪着不可,非得把妈妈拉着不可,不这样就无法学习,所以说死看死守孩子对他的学习的害处很多。因此我们应该要改变一个策略,不要对孩子死看死守,因为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儿,是他的责任,他有能力学习好,只要孩子白天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集中,学得好,他就能在回家后很好地完成作业。如果我们对孩子死看死守,孩子大脑处于焦虑状态,这样孩子的生活状态就很糟了,如果以这种状态生活的孩子,他到了学校上课时注意力都不会集中,听不好,回来再辅导,折腾来折腾去,还是加大了家庭的工作量,出现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说我们大部分家长,主要是小学这部分家长或者是幼儿园的家长,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从价值观上要告诉他,学习是你的职责,你要享受这个家庭的衣食住,你必须要完成你的职责,要做好自己的作业,同时家长要一点一点培养他独立地完成作业,不要死看死守,我可以告诉大家,凡是从小一年级死看死守的家长,这部分孩子,到了中学厌学的,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家长这样的死看死守,违背了一个孩子正常成长的一个过程,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孩子不能很好地发展,对学习的态度始终不能端正,因此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对孩子不能死看死守,这个观念我们一定要有,如果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我们家长就死看死守,可以说你所花费的力气和孩子的未来,就和我们所期望的相差甚远了,还有呢,我们不对孩子死看死守的情况下,孩子又出现了一些其它的问题,这个不是我在这个讲座里要说的。

误区三、孩子做作业就是学习

我们家长大脑里有一个观念,这种观念在很多家长的身上都能体现出来,孩子做作业就是学习,学习就有一件事儿,就是做作业,完成老师给的各种各样的作业,家长呢,孩子一提前做完作业,就给他再加作业,不加作业的少,几乎我们家长都做过这样愚蠢的事儿。有的孩子到了周六、周日乃至放寒假暑假都要给他安排大量的作业,这个是不对的。我们应当这样理解:作业只是孩子学习生活当中的一小部分,而且这一小部分不能耗时太长,我一直主张孩子做作业,一做就完,这才对,孩子如果在做作业上耗时太长,就会厌恶学习,作业多是我们中国一个大的特色,我以前讲过了,为什么孩子要做很多作业,是我们的任课老师用多留作业的方法,增强孩子的记忆,就是说他在上课的时候,没用很好的方法,当时就让孩子记住这些知识,比方说,在讲这课之前我们播了小学生用电脑学习一课,我们的语文老师能用这种方式上课的话,孩子做作业就自然减少了,但是这种课一般的老师还是上不了,老师也没有办法,就留了大量的作业,任何一个老师一周不留作业,在考试测验的时候,孩子成绩都会下降,因为老师依赖了作业,老师认为只有多做作业才能提高成绩,其它方法他找不到的,所以说老师给孩子留的作业本身就很多了,家长再给他加作业,孩子得厌学症,大多数都是从做作业这来的,因此说作业不要给他留太多,要一做就完,“孩子做作业就是学习”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对于儿童来讲,他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孩子养个小动物也是学习,孩子栽一盆花一盆植物,他就是学习,孩子养个昆虫也是学习,孩子做一个手工制作他也是学习,孩子在外边玩一个体力活动也是开发大脑的智力,对于儿童来讲学习是有多种形式的,如果我们把其它的形式象扫帚一样给他一扫光,就只留下做作业是孩子学习这一样事儿,那我告诉你,你的孩子就不用培养了,这样的孩子我们社会不需要,这样的孩子即使他作业做的好,能打一百分,未来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才,可能有的家长已经看到了很多大学,在通过划分分数线来招收学生。因此都把分数看得很重。但是在这里我要告诉小学幼儿园的家长,你要往远看,我们国家考试体制、考试制度都会发生变化,我们以后的考试会对孩子的一些指标要重新调整的,作为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就是要喜欢学习,这是最主要的,未来必须这样子,孩子必须有多种的能力,我这里所说的能力就是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单单一个考试的能力。我们现在培养孩子,我们对学习这个词汇在理解的时候要更宽泛的理解,就是说孩子做很多事情,比方说看书、做义工、助人为乐等等,都是学习,如果认为做作业就是学习,我们就会把孩子学业的问题引向死胡同,现在我们很多家长已经吃到这个苦头了,那个作业,他重复来重复去,就没有意义了。有一天一个家长就在这里问:孩子没有时间把作业做完,我可不可以给他做?我告诉他了,你给他做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二让孩子做,作为研究教育的李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连睡觉、睡眠都不足了。还让他做那么多作业,那不是害孩子吗?关于这个话题在其它讲座里边也讲了很多,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孩子学习项目非常多,很多活动都是学习,不要把学习看成只是做作业,这个观念要不得。

误区四、孩子学习不好就补课

这是我们家长惯用的方法,孩子学习不好了,想的就是赶紧把孩子送到什么学习班,想的就是赶紧请个家教。实际上我们做了大量的观察,一个孩子学习不好,你再给他送学习班,再给他请家教,有的时候就更加不好,其实这个原理大家都能懂,你的孩子在学校学习,本应该就学习好的,因为课程的设计是符合的嘛,一节一节有专门老师给上课,如果上课孩子注意力集中,好好学,就都学会了,他不用再去参加什么班,不用再去找家教来给他上课,一般是这样的,我为什么说有时候请家教补课会适得其反呢?原因有几个:第一,就从时间上来看,你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一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一起到学校,一节课一节课来上,这个课已经上的他都疲劳了,本来周六周日就该休息了,可你的孩子不行,还得让他去参加学习班,还得找家教来补课,这样从时间上就把孩子一下子搞垮了,也就是孩子没有时间来恢复身体,你看看,我们人类现在有二天休息日,就是告诉我们周一至周五拚命工作,周六周日就休息,来缓冲身体,使身体恢复好,下周再干,再工作,我们孩子也是,一周学习了五天,从各个方面,包括从大脑的神经系统方面,以及情绪等等方面,孩子都要通过周六周日来缓冲,来休息,来恢复,来调整,但是由于孩子学习不好,你不能让他休息,而给他送学习班,上午东城,下午西城,再请家教,就这样折腾,孩子的身体一定休息不好,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体力来支付他的学习。再者,大家想一想,你的孩子在正规的学校课堂里就没有学好数学,没有学好语文,你把他送到一个学习班,他就能学好了?实际上是不能的,多数是不能的。他没有学好,而别的孩子可能学的很好,那么这是他自身的原因,我们家长应该在这个方面多动脑而不应是别的,如果原因不被发现,没有被解决,又把孩子送到一些学习班,或者请个大学生来给孩子上课,用延长时间,用请家教的方式,在时间上把孩子控制住,仍然不解决孩子的问题。因此,“孩子学习不好就补课”这个不对的。还有就是我们孩子本身补课就是一个光荣的事儿么?是一个羞耻的事儿,孩子报着一种羞耻的心理去学习,如果有高水平的老师会调动孩子,孩子快乐还好,比方说找大学生来给孩子补课,在我的周围,我没听说哪个家长请了大学生补课,天天补就给孩子补好了,但是我到处都能听到我的孩子现在学习不行,过去我给他请了几个家教等等,“孩子学习不好就补课”这个方式不行,孩子学习不好,我们要对他进行分析,他为什么学习不好,他大脑是不是不在学习状态?他为什么不在学习状态?可能他的营养不良,可能他思想焦虑,可能他和小朋友或者老师的人际关系没有沟通好?可能是你们父母吵架等等,这些问题分析出来解决掉,孩子就在学校把学习搞好了,学习成绩上去了,他就有玩儿的时间了,周六周日去放放松,去活动活动,做体力,孩子就感到很多快乐,下周又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这样孩子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就补课,就请家教,孩子学习就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孩子一生的学业的道路走起来就非常艰难,所以作为一个家长考虑孩子学习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到孩子最本质的问题,不要去做表面的文章。认为随便延长孩子的上课时间,去参加学习班,请家教补课,就能提高成绩,这只是一个经济思维模式,不能用到孩子学习这个思维模式上来,所以说孩子学习不好要找原因,找方法,把孩子的问题解决了,让他进入良性的学习状态。

误区五、孩子只要努力刻苦成绩就能提高

实际上关于孩子的学习态度我们在很多讲座里都讲到了这一点,家长有一种非常传统的观念,学习必须是头悬梁锥刺骨的。必须是刻苦的,必须是努力的,必须是勤学苦练的,这些个教育文化我分析都产生在我们中国的农耕时代,农耕时代的思想就是这样的,在那个时代,我们很多孩子,都要学习农业技术,学习手工技术,练功、练兵、练武等等,这是对体力操作和体能的一个训练,需要努力刻苦勤学苦练,就象马俊仁训练他的弟子长跑一样,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大家要明白,这种文化这种教育的文化一形成,在我们脑子里边就扎下了根,我们认为那些学习好的孩子都是刻苦学习努力学习的,都是勤学苦练的,实际你理解错了,那些北大的孩子,清华的孩子或者说高考状元,他们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勤学苦练和我们教我们的小孩子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勤学苦练意义不一样,那些孩子本身就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孩子,他们就可以刻苦学习勤学苦练。如果不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象我们大多数幼儿园、小学的小学生们,他厌恶学习,不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乐趣可谈,我们让他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能让他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勤学苦练,他小啊,我们家长是有权威的,我们个子高,给他一巴掌他就会非常疼,喊一声他就会吓的不得了,他在我们的权威面前就能执行传统的教育观念,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勤学苦练,这样确实也有一部分孩子在低年级时,成绩就会提高,但是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般来说,小学生如果要被迫着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勤学苦练,你的孩子就会形成厌学症的,他在一二年级还表现不出来,因为他听话,是妈妈的好孩子,做了挺好,到了五六年级、初中、高中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孩子大脑发生变化了,他以前的学习方式就对他产生了危害,虽然以前学习成绩能提高,班里第一、二名,他这种学习方式不是用科学方式学习的,他是用刻苦的,是用力气学习的,不是用大脑学习的,这样的孩子在学业的路上都不会走得很远,于是我们看到他成绩“提高“,这个提高是带引号的,也就是说孩子为了提高小学的成绩,他付出了很大的心力,于是他没有玩儿乐的时间,所以说我们家长就要知道,不是说孩子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勤学苦练,成绩就能提高的,学习是要讲条件的,讲方法的,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只是用时间来磨,用时间来代替他所有的精力,孩子最后就会得厌学症。在房间里有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不愿学习怎么怎么样等等,我非常关心他的学习,他从小的时候我就陪他做作业,成绩也非常好,现在不学了,就是这个过程,我们大多数孩子都走了这个过程,学习和练长跑不一样,特别是对幼小的儿童,不能用刻苦学习,勤学苦练来对待孩子,尽管用这种方式能提高成绩,但是这个成绩是带引号的,我们让很小的孩子提高了成绩,实际上孩子这这个成绩提前预支了大脑我们叫做脑能,就是说孩子提前预支了脑能,换得了一点点的成绩,接下来他就没有那么多的脑能也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按照父母那种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勤学苦练的方式再学习了,一个孩子他的学业的道路是非常长远的,如果孩子总是用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勤学苦练的方式,孩子就不能走可持续的教育的学业的发展道路,所以我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取得成绩取得名次是可以的,这样的要求也不高,但是我们不能用破坏性的开采方式透支孩子的智力,这个方法在经济上不适用,在教育上更不适用。

误区六、孩子玩乐是有害的

这个观念在我们大多数家长的头脑里边都是有的,也就是说在我们家长看来,孩子是不能玩乐的,孩子就是学习的,如果有一天听了我的讲座之后,就让孩子到外边玩儿去了,而这一玩儿孩子就玩儿野了。家长就这样说:象这样可让人担心了,孩子以后是不是就不喜欢学习了,实际上孩子的玩儿本身就是学习,而且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给孩子玩儿,这样的孩子就喜欢学习了,因为孩子的童年就是一个玩乐的童年,玩乐是他的一个课程,如果孩子玩乐这个课程缺课了,那么他需要补一生的课。大家都看到了,你到大街小巷看看那些成人,没有一个学习的,都在玩儿,看电视、打台球、打麻将,干什么的都有,唯独没有学习的,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玩儿够,同时也没学习好,都沦落成这个样子,他们一生都不喜欢学习,实际上他们现在的玩儿就是在补课,我们孩子的玩儿就是在上课。如果我们让孩子能玩儿够,好了,他对学习就有兴趣了,可能我们有的家长总用直观的方法观察孩子玩儿,认为孩子一玩儿就不喜欢学习了。事实上我们应该怎么看呢?如果有的孩子光注意玩儿,就不愿意学习了,这样的孩子在玩儿上就在补课,他就没玩儿够,从小就应该给孩子开辟出一个时段,让他每天都玩儿,比方说孩子放学回来就要打一小时的篮球,我仅是举例子,因为玩儿也不光是打篮球,也可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也可以做其它的活动,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有一小时的篮球玩儿,天天玩儿,他形成了一个规律,这样的孩子玩儿完回来冲一个澡就能学习了,他就能学习的更好,同时他的智力开发得好,我在讲座里给大家讲了,孩子体育活动越多,他的智力就开发得越好,这种玩儿是他童年必须经历的。你要想让他长大干正事,让他能如饥似渴地学习,就必须让他童年玩儿够。如果孩子有规律地玩儿,他就能玩儿够,同时还能喜欢学习,最怕的就是我们不让孩子玩儿,就把他关在屋里学习,如果是这样,我想你的孩子你也就不要培养了,到高中时候,他保证是厌学症,孩子一到了性成熟期,他大脑就要焦虑,他就要用其它的方式缓解这种焦虑,体育活动就是他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比方说孩子小学时候就养成了每天活动一小时的习惯,到高中也是这样,孩子大脑就不焦虑了,否则的话就大脑焦虑,其症状就是不喜欢学习,就上网,就早恋,在班里就拉帮结伙,不干正事儿,所以我告诉大家,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孩子玩儿乐是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怎么操作,对未来有什么好处,如果你不让孩子玩乐,孩子就缺这种玩的课了,长大后才补课,象我们中国大学校园里边,没有多少孩子真正学习的,最多学习人数有百分之二十,这些孩子还有一颗上进的心,大多数孩子都是为了获得文凭而应付考试,他们大多数业余的时间都在玩儿。这些现象正印证了我们上边的道理:小学没玩儿够,中学没玩儿够,到大学就补课,就玩儿个不停,这样就导致孩子们虽然有了一张文凭,但是到哪儿去招工,去应聘啊,都聘不上,孩子很痛苦。所以说我们家长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要往远看,要关注孩子的未来,这是非常正确的。

误区七、孩子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说

这又是我们很多家长的一个思想观念。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一个指标:就是学习好,作业好,上学老师有表扬,考试成绩都排在前面。实际上这样就忽视了孩子很多,一个孩子的发展,成长,不仅是要学知识,不仅是学习成绩好,而且要在其它方面,比方说在体育方面,在制作方面、在劳动方面、在思想品德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等等,对孩子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光让孩子学习好,其它都忽视,那么你的孩子想腾飞的话,他就只有一个翅膀,飞不起来,也飞不高。我以前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像天津的那个卢刚的弟弟,就是最典型的。让孩子学习好,这个很容易,但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方面,还有更多的方面也都是孩子健康成长必需的,比方说孩子应该有爱心,应该孝敬父母,孩子必须喜欢劳动,孩子必须会宽容,必须讲诚信,必须讲尊重人,尊重老师,和同学搞好关系,还有对社会要有责任感,有高的思想境界,必须有爱国的情怀,有民族意识等,这些都是孩子最起码的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事实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是孩子孝敬父母,都成父母孝敬孩子了,都不对了,都颠倒了。所以说“孩子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说”这种思想观念我们不能要,如果你要报着这种态度,你的孩子不但不能搞好他的学习,而且以后孩子就不会有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了,我在这里就不举很多例子了。

误区八、创造好条件孩子就能学习好

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家庭是非常富有的。因此我们现在的家长都要把孩子送到一个最好的学校,哪怕是小学也去寄宿,愿意花很多很多的钱,为孩子创造一个很好很好的学习环境。事实上你的孩子能不能学习好,取决于他自身,也不是说普通学校培养不出人才,也不能说你把孩子送到最高学府,你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你的孩子就能成为贵族。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你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这是可以的,但你给孩子创造了好的学习条件他就能学习好了吗?就能发展好了吗?实际上不是的,孩子能不能学习好取决于他自身的素质,取决于他的学习方式,取决于他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等等。所以我们家长就要想办法用我们的钱,用我们的精力,培养孩子的学习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等等,这样孩子就在普通学校也能学习好,也能会成为人才。我们从小培养他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这个是最重要的。

误区九、孩子学业荒废也不降低期许

我在这里接触了好多家长,他们的孩子从小已经就以娇生惯养的方式或者以怎么样一个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无心上学,不喜欢学习了,而且基础是非常非常差,有初中的,有高中的。我在跟这些家长聊的时候,感觉到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学业荒废了也不降低期许,还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得一个文凭,或者能在学业上有怎么样的成就,其实这些家长没有能够面对现实。大家都想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人,天下父母都这么想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你的孩子整个发展就出现了问题,他没有按照家长的想法把学习这个事业做好,还荒废了学业,学业的荒废和经济的荒废又不一样,比方说盖一栋房子,盖得不合格,如果我们有钱,就可以把它炸平,再重新建造一个楼,这是可以的。但如果孩子基础没打好,已经荒废了学业,而你还不面对这个现实,你还在梦想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学习好,一门心思用什么方法给他上最好的大学,这种想法就是不务实的,没有针对事实。孩子在学业荒废的情况下我们家长就要降低期许,不要要求他一味地挤在上重点大学的独木桥上而自顾不及。如果你的孩子在学业上已经荒废了,我们就要为他想别的办法和出路:让他去学技术,当高级技术工人,这样做就比较符合实际。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家长应该解放思想,摒弃俗套,按孩子实际的情况,帮他合理安排设计他的人生路,使他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误区十、孩子问题都是别人的错

我们作为家长一般在教育子女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少有家长来检讨自己的,大多数家长都怪罪别人,也就是失败了找借口,找一些客观理由:会说先生不在家,我自己带个孩子;会说他上初中的时候一个老师休产假了,也没学习好,或者说别的孩子怎么怎么影响他了等。孩子学习的问题,成长的问题,实际问题的产生是在我们家长身上,孩子出了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家长出了问题,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家长没有搞清楚教育的原理,就在这上面出了问题,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的教育方法不科学,不得当。有问题的家长只能带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那么当你的孩子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不要埋怨别人了,你要不断反思反省,反思我们在整个教育中什么地方犯了错误,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李老师的科学教育法房间就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学习的平台,大家在这里边听课边反思,来修正观念,来学习方法,慢慢把自己调整过来,想要改造孩子,先要改造自己,科学教育法房间目前开了五十多讲这样的讲座,以后还有好多,大家就一讲一讲地听,一定会有好的效果。这不有好多反馈的信息,有一个家长这样说:“孩子上学了,我在你这里学了这么多,满怀信心地培养孩子。”每天都有家长听了课发生思想变化,孩子发生变化,我们这个聊天室就是让家长来学习的,帮助家长更新观念,教家长一些帮助孩子具体的成长的方法,学习的方法的,比方说我在这个讲座之前,就讲了一讲,小学生利用电脑学习语文课,大家应该听了。这里边讲的学习方法孩子会很喜欢,它能帮助你孩子高效轻松地学习,当孩子感到不再对学习知识厌恶时,一点一点,孩子就有自信心了。

结束语:我们这个房间将为我们所有的朋友,所有的家长,所有的老师提供精神食粮,更要提供一些具体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术,也希望大家多为科学教育法房间提一些意见,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分享到:
  收藏    |     打印    |     关闭
 
 
 
学习收获大反馈
 
热门文章
家和子贵播放器
13岁女孩软硬不吃怎么办?
科学教育法微信网站栏目及栏目内
消除孩子脾气禀性的科学方法
365比分直播上辅导
中国教育报微信平台家长汇视频解
读经妈妈了不起
山东小提琴家化性
 
推荐文章
微电影:你到底离还是不离?
中国人终于可以不离婚了!
家和子贵与深圳国学院全面合作(图
家庭教育心得笔记之一
深圳家长学校—帮助中小学生摆脱
古典音乐在教育中的应用
夏令营爬山训练
中国教育报微信平台家长汇视频解
 
家和子贵学霸教育公众号
 
家和子贵官方微博
 
李老师微信号
 
友情链接: 爸妈在线    巴山艺术教育    湘北新父母    家长培训学校    成都盐道街    小学美术老师    罗蓉好家长    深圳家教网
中国教育在线    大庆网    百湖网    深圳网
网站访问量: 
CopyRight @ 2007 - 2015 科学教育法,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0504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