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优秀是无数因素组成,一个孩子不优秀也是无数因素组成,因此我们做教育工作必须要解决这些因素,然后使孩子优秀,就是让孩子的优秀最大化。睡眠就是诸多因素之一。睡眠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人人都睡眠,天天都睡眠,就是由于这样简单的事情,往往人们会忽视其中的一些问题。
1、睡眠影响大脑发育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婴儿一出生的时候,总是睡着的,睁开眼就吃,吃完闭上眼睛就睡,几乎能睡20多个小时,随着月份的增加,睡眠的时间就慢慢缩短了。
首先,睡眠是一种主动的生理过程,受到管理睡眠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睡眠可以帮助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更重要的是,睡眠状态下,大脑的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力的集聚,充足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保护大脑,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疾病的抵抗力。
重视睡眠不仅是休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大脑发育及智商的问题,一个婴儿没有足够的睡眠,他大脑的发育就不会很健康。大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婴儿有充足的睡眠,神经系统发育就好,否则就影响发育。科学家在研究睡眠的时候也是用尽了一翻心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有一个睡眠研究所,它研究儿童的睡眠,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说一个儿童如果一天少睡一个小时,那么他的智商就会降低一个百分点。比方说,你的孩子本来的智商是100,但是他长期不好好睡觉,每天少睡两个小时,他的智商就可能减少到98,这就说明,由于孩子睡眠不足导致智商下降了。
2、睡眠与信息存储
对于小学生来讲可能睡眠的意义就更大了,比方说孩子白天在学校学习了六节课的知识,当时学了之后这些知识是存储在大脑的短期记忆系统中,而知识进入长期记忆系统才能记住,那么这些学到的知识如何传到长期记忆系统呢,睡眠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看似大脑已经休息、没有意识,事实上这个时刻大脑还在工作,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24小时都在工作,睡觉的时候大脑把白天乃至更早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这种整合非常复杂。举例来讲,比方说孩子白天学了很多杂乱无章的知识,有英语单词、有生字、有图形、有音乐等,这些知识需要归类、归档,大脑就要继续加工,如汉字放在大脑的什么区域、图形放在什么区域、色彩放在什么区域等,通过睡眠大脑把这些五花八门的知识进行分档归类储存。据大脑科学家研究,这种加工形式有七十多种,如果孩子没有充足的睡眠,当天的知识整合完不成,第二天上学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大脑又增加新的负荷,不能很好地接受新的知识,晚上睡觉的时候大脑处理的信息就会增多,负担加重,这样不但影响睡眠,而且大脑的工作效率也会降低,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因此我们说儿童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3、保持充足睡眠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一二年级的孩子,每天的睡眠大致在9到11个小时之间,如果是中学生每天的睡眠也不能少于8个小时。儿童身体生长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只能在睡眠状态时达到较高的分泌状态。睡眠不足必将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长期的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儿童的体格、情绪、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发育。
对于进入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充足的睡眠更是极为重要。我记得北京有一位高三的数学老师,他就要求自己班里的孩子9点钟必须睡觉,想象一下,高三的孩子九点钟睡觉,他们的睡眠一定不少于8个小时,这样就满足了的孩子充足的睡眠要求,大脑有足够的时间把前一天的知识整合好,同时以很高的效率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中。应用这种科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个老师教的学生都被重点大学录取。由此可以看出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1、儿童为什么要分床睡
(1)分床睡有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及健康
宝宝和父母同床睡觉,成人的肺活量要比孩子大得多,大量的氧气被大人呼吸,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容易被孩子回收,处于供氧不足、二氧化碳较多的有限空间里,会使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孩子的大脑供氧不足,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另外,如果父母或者孩子生病的时候,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说分床睡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2)分床睡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分床睡有利于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对日后舒缓分离焦虑也有很大的帮助。分床睡眠可使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还会慢慢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做入睡前的准备,自己盖被子,早上自己起床等等。孩子一旦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以后,对其他的行为规范也更易接受。这对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而形成独立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分床睡有助于孩子去面对常见的恐惧心理,如怕黑、怕“怪物”等,使孩子逐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不依赖他人等品质,学会从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安全感。独立的人格和生活能力对儿童适应社会,构建心理能量,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着重要的意义
(3)分床睡可以帮助孩子尽早形成性别意识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在3岁左右就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他们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心理处于一个重要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与父母同床睡觉,不但有可能滋生恋母或恋父情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还可能形成性识别障碍。
在我的夏令营中,我就见过的很多这样的孩子,上了高中的男孩还和母亲一个床睡,到了夏令营就想母亲,真的就像想念情人那样,这种情况就是心理出现了问题,不仅不符合伦理常理,而且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2、儿童分床睡的解决方法
(1)为什么会出现分床困难的现象
有一部分孩子在分床的时候非常困难,他们总会以害怕、睡不着等理由要求家长陪着睡,实际这里边有一个更深层的事实,就是这样家庭的妈妈和爸爸之间的关系要做一种调整。有很多的妈妈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爱都接近于病态了,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就会忽略了先生、冷落了先生,或许从理智和责任上来看,先生是要支持和理解的,但是时间久了,这样的家庭夫妻关系多多少少是不完美的,就是在这样的家庭,孩子更容易产生赖在妈妈床上不走。
(2)儿童分床越早越好
多大年龄开始分床,这个肯定是越早越好。孩子在出生之时可能和妈妈一个床,过了几个月之后就应该把孩子放在大床的旁边,就是在大床的旁边放一个小床,让孩子在小床上睡,既使是与家长在一个房间,让孩子单独睡在自己的床上,分床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如果三口人一开始就挤在一个床上就不好分了。
(3)给孩子一个高贵的动机
如果在孩子出生之后没有分床,到孩子三四岁该分床的时候,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个高贵的动机,例如,对孩子传达一种观念,儿子你是男子汉了,你必须要独立等。之后就让孩子自己去挑选自己的睡床,由于他自己买的床,他非常容易使用这个床。相反的,如果家长一早就为孩子装饰好房间,尤其是床在房间摆着空了几年,孩子就不愿意自己分床去睡,所以建议家长在没分床的时候不要过早地为孩子准备好床。
(4)坚定态度、调整方法
在给孩子分床的过程中,家长尤其是妈妈一定要坚定态度,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向先生方面转移,平衡三口之家的情感关系。开始分床的时候要开个家庭会议,正式与孩子交谈,如你今晚就独立了,我们开一个庆祝会,自己独立一个房间的庆祝会等。前面的思想工作和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可以跟孩子讲一些道理。如小动物大了之后,他都要离开母亲自己去觅食去打猎,那么你都大了,你还不能打猎还不能养活自己,但是你至少要自己睡一个房间,然后妈妈爸爸要好好休息,明天要给你做早餐,这些道理慢慢给他讲,一般情况都可以顺利分床。
对于一部分依赖感比较强的孩子,会以害怕、睡不着等为借口逃避分床,那么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例如:如果孩子说害怕,家长可以在起初几天在他的房间开盏灯,将卧室的门都打开,让孩子与父母房间保持畅通,让他有安全感,因为第一次一个人睡,开着灯就没有恐惧感了,孩子说害怕实际上不一定真害怕,但既然孩子这样说了,家长就为他做好以上的准备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说睡不着,那么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有彩图的书,让他在床上翻着看,看着看着时间晚了,孩子困了自然就睡了,因为睡眠是本能,当身体发出需要睡眠的信号的时候,孩子就会睡着了。
第一天分床成功,第二天要总结,给予孩子鼓励,对孩子予以肯定。另外还会出现一些状况,就是孩子在自己的房间睡了七天,他会在周末或者休息日跟家长商量和家长一起睡,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表现很好,一起睡一天也无所谓,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定不能让孩子回来,因为他已经独立出去了,他在和妈妈剥离依赖关系、依赖性,七天就剥离的差不多了,但是如果你要让他回到妈妈的床上睡,这个依赖性就又恢复了,可能就撵不走了。因此说,自第一天分床之后,就不要再反复,这样会事倍功半。有个中学生就是这样的,回到妈妈床上睡,一睡就睡半年,经过我的调整之后才有分开。
当然了,以上的方法是针对普遍的情况,还有很多特殊性的孩子,要用特殊的方法去解决,那就需要具体进行咨询。
1、晚餐不宜多吃
有很多家庭有这样的习惯,就是晚餐吃得特别丰盛,因为早餐、午餐都不能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吃,所以晚上就要吃得丰富一些。而孩子不会自己控制,有好东西往往就会吃多,家长也会觉得孩子多吃点长身体没什么坏处,事实上晚上吃得过多会影响睡眠。晚上大鱼大肉吃多了,身体的能量都要用来消化这些食物,蛋白质分解起来很慢,甚至有的一夜都消化不完,这样原本需要通过睡眠恢复的精力和体力,都被消化这些食物而占用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孩子就会感觉懒洋洋的,很疲惫,很难恢复体力。
因此,晚餐不宜多吃,而且要多菜少肉,既使肉也尽量切成丝或者丁,控制数量,以保证孩子夜间的睡眠质量。
接下来还要强调一下吃水果的问题,我在前面讲过要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晚上多吃水果是不合适的。水果里面的糖,食入15分钟后就转换成葡萄糖,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血糖,水果吃多了血液里会存储大量的葡萄糖给大脑提供动力,使大脑运转,导致不能及时入睡。比方说,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由于睡前吃了很多水果,有足够的葡萄糖供给大脑运转,使孩子兴奋不易入睡。另外,水果的水分含量也高,吃多了容易在起夜,影响孩子的睡眠。因此,给孩子补充水果要在白天、学习的时候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孩子睡眠前看书的解决方法
很多家长提出来睡觉之前看书还是不看书的问题,单就睡觉这一问题来讲,看书不看书也不是必须的事情,如果要让阅读专家来说,处处要都是书,同样的床上有书也是必要的。晚上睡前看书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大脑准备睡眠的时候,脑波从β波回到γ波上,γ波对记忆也是很重要的。另外,晚上看完书就睡觉,没有后摄抑制(之后记忆内容对之前记忆内容的干扰),因此对于记忆一些知识是非常有利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孩子是书迷,晚上看书会看到很晚,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就会影响孩子第二天的学习,看书的本身是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但如果因为看书而影响睡眠,就会对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影响正常休息的看书方式,家长要有所限制。例如,定点熄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形成有规律的生物钟;睡前限制孩子看一些有情节、有延续性的书籍等。
3、孩子睡不着觉的解决方法
我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睡不着觉,这已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有的孩子吃晚饭活动一会又学习,好不容易完成作业,总想玩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电脑游戏、玩具等,这样孩子的大脑就开始兴奋起来,一时半会就睡不着了。
要解决这一问题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到孩子该睡觉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家里的电视、电脑或者聊天声音过大,要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
然后,就是给孩子播放慢速的音乐,让孩子的脑波从兴奋状态回到适合睡眠的波段,这样孩子听着比较舒服,脑波慢慢回落,呼吸和心跳也随着音乐的频率进入到睡眠的状态,以此来帮助孩子睡觉。
另外,有一些孩子的体力比较充沛,他们的睡眠会少于常人一些,但不会影响正常的成长和工作学习,针对这一类孩子,可以让他们晚睡一些,只要睡眠时间能保证第二天的学习工作就可以了。
4、孩子懒床问题的解决方法
要解决孩子赖床的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就是饮食。一般爱吃大鱼大肉又不爱运动的孩子比较容易赖床,肉类之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分解慢,既使睡眠过程中也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能量供给,这样孩子一觉醒来也会觉得疲惫,总是觉得睡不醒,自然会赖床,因此,家长要平衡饮食,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肉蛋奶类只要足够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就好,不宜过量。
第二就是运动。不运动,身体存储的蛋白质等过多,自然也会附带一些身体不需要的体内垃圾,这些垃圾需要通过淋巴系统排出,而淋巴系统的工作需要氧的推动,因此通过运动,加速心跳和血液循环,加速呼吸氧气,让身体在有氧的环境下工作,才能保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孩子不运动,体内积存的垃圾过多,就会占用原本用来休息的能量,就会影响睡眠,孩子睡不好,体力恢复不好,也就会赖床。因此说体育运动是必须的。
第三是保证睡眠时间。前面提到孩子的睡眠要充足,那么现在很多家庭包括家长都习惯晚睡,也造成孩子晚睡,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早晨自然就起不来。因此,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比早晨需要的起床时间,来约束晚上睡觉的时间。例如,一个孩子早晨要六点钟起床,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要保证十小时睡眠,那么孩子晚上睡觉的时间一定不能超过八点,要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避免赖床。
第四是事先约定。在前一天晚上就要和孩子商量好明天一早几点起床,在孩子即将睡着的时候,像孩子的脑中注入类似的信息,第二天孩子就会容易起床。
第五是行动代替语言。很多家长早晨都会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叫孩子起床,同时又忙着做饭,给孩子准备上学的东西,事实上这样天天喊,孩子天天听就会免疫,会屏蔽这个信息,这种方式也就没有作用了。所以家长就需要换动觉信息,具体做法就是到了该起床的时间,家长要到孩子房间,拉开被子,拍拍孩子,告诉孩子该起床了,孩子醒了之后也可以拉一拉他的双手,让他起来。这种拍的节奏容易被右脑接受,右脑又是一个听话的脑,这样孩子也就容易起床。
最后一个方法就是音乐。前一天晚上和孩子做好约定,第二天起床的时间会给他播放音乐,这样第二天早晨起床的时间家长就播放音乐,这个音乐的节奏要比较快的,悦耳也很重要,这样可以加速心跳和呼吸,同时也是将孩子的脑波调整到兴奋、工作的状态。科学教育法背景音乐中有一组“拥抱阳光”就是专门在早上听的,帮助孩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5、夜间害怕问题的解决方法
儿童不可避免地会有恐惧行为,这是正常的,这跟孩子的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比如经常听一些恐怖的故事、看恐怖的电影、被家长吓唬等,都会使孩子做到害怕的梦。一般情况下,孩子还在一到三岁时胆子比较大,什么都要做,因为他不懂利害关系,等孩子到了五岁六岁他就有了恐惧感,这是正常的现象。只是恐惧的事件和强弱有所差别。如果孩子做梦被惊醒,且频率不大,家长可以不要大惊小怪,这个是正常现象,家长给予安慰,并告诉孩子梦境并不是真的。如果家长太看重这个事情,并同时伴有恐惧,那么孩子的恐惧就会加重。
另外,还是要坚持给孩子听睡前的背景音乐,这样可以缓解孩子做噩梦的情况,同时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建立心理能量,这是这长期的过程,也与家长的心理能量状况相关,例如,如果妈妈本身就属于担惊受怕的性格,那么就会影响到孩子。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因为孩子做了噩梦就让孩子和家长一起睡。这样前面分床建立的习惯就会被打破,孩子想要和家长一起睡就会说害怕,这样家长就很难判断孩子的恐惧是否真实;第二,如果孩子天天都会做噩梦,或是夜里惊醒,那么家长就要求助于医生,看孩子是否是身体上出现问题。
6、孩子的午觉问题,
中国传统中医讲睡子午觉,午觉也就是中午11点到1点钟中间要睡一会。实际上这个是因个人的体质和习惯而定的,不一定要强求。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有睡午觉的规矩,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为了让孩子大脑及身体发育提供充足的能量;一方面老师也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休息。
然而,有一些孩子精力非常充沛,中午睡不着也不想睡,既使是中午强迫他睡觉,到了晚上他就会到很晚还不睡,我们说这一类孩子的体质和精力充沛,可允许他们不睡午觉,家长也不要强求,他们白天不睡,晚上就能够睡得充足、睡得好。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有些孩子并不是精力、体力充沛,而是贪玩所以不睡,中午玩累了,到了下午就开始犯困,不但影响学习,也会影响身体发育,针对这一情况,家长就要采取一些方法让孩子养成中午睡觉的习惯。
7、卧室要保持空气畅通
晚上睡眠的时候要想提高睡眠质量,孩子的房间尽量能让他通风。但这个通风南方和北方是有差异的,南方地区那个窗子就可以敞开的,北方地区是不能的。如果窗子不能开的,孩子房间的空气就会浑浊,对孩子大脑的睡眠是不利的,因此在这方面家长要想办法,就让卧室通空气。我就是在北方住的,到了冬天的时候,我们楼上一般都有那种粘窗子的胶条,我们家就不粘,让小的缝隙少透点风,空气就流通了,这对人体有好处,就是说你要提高睡眠质量,通空气是最好的,通到什么程度你要根据你的地域差别来确定一下。
8、孩子尿床的解决方法
针对孩子尿床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三种情况来看:
第一,偶然性尿床。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孩子过度疲劳,晚上有喝了很多的水,或是吃了很多水果,夜里起夜来不及造成尿床,这种情况家长不要责备或者打骂孩子,是偶然现象。
第二,就是经常尿床,这种情况有病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一些孩子不愿意长大,用尿床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还在婴儿状态,希望得到家长更多的呵护;有的孩子是因为饮食不当,比如蔬菜水果不足,营养素不够也会导致尿床,家长应该在这些方面予以改善。
第三,病理性尿床,就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尿床不要一味地打骂,这个不对的,不能打孩子的,特别是在夜间,孩子尿床之后,他本来就是很懊悔的事情,你再打他,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家长要做到的是,尽量让爱尿床的孩子睡前少喝水、少吃水果,睡前去完厕所再上床,还要均衡营养,多运动,以此来解决尿床的问题。
9、高考和中考的孩子不要换房间
孩子面临考试的时候,他都有紧张感,本来就容易睡不着觉,到了中考、高考的这段时间,盖的哪床被,不要给他换的,床也不要换,方向不要换,更不要换房间。你看我们大家都有这个体会,不经常出差的朋友,住在宾馆里总会睡不着觉,因为什么呢,他原来在自己的床上都睡了多少年了,非常舒服,床上的位置、软硬度,视觉等都是经常性的,都熟悉了,一到宾馆的时候,感觉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然后作用到神经系统的时候,这些东西就不接受,不接受就睡的晚,困的不得了了才能睡着,这是换床,换房间的问题,因此我们为了保证孩子中考高考能睡好觉,他原来怎么睡,就怎么睡,不要有丝毫的变动就行了。
综上,我们介绍了与孩子相关的睡眠知识和应用方法,希望能够对孩子的睡眠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