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365比分直播  >  学习成绩




一、孩子的问题出自问题家长


    从普遍意义上讲,除了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大部分婴儿出生后是没有特别的大的差别的,尤其是行为习惯、意志品格等都是后天培养的。如此看来,为什么同样  是孩子,有的孩子非常优秀,有的孩子问题比较多呢?通过观察和大量研究发现:一个优秀孩子他诞生在一个优秀的家庭教育之中,一个问题孩子他诞生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教育之中。因此我们就有一个界定,就是问题孩子出生在问题的家庭。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优秀的孩子的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好像并没有刻意应用什么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但是却把孩子教育得非常优秀。事实上,这类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有意无意地运用了教育的科学方法,把孩子培养得很优秀,而问题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开始就存在着很大的错误。

全国的教育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大部分的问题孩子的家长都存在“家长问题,孩子吃药”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孩子出现了问题,其根源出在家庭和家长身上,而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只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单方面地让孩子改变,这就是家长有了病,让孩子代替家长吃药。这种结果可想而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常情况孩子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孩子生下来都是好孩子,如果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把握得正确,把握得符合理论,那么孩子就优秀;如果家长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孩子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我要告诉差生的家长:不管你心里多么着急,不管你是否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差生孩子的问题出自问题家长,是因为家长本身有了问题,或者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导致孩子的问题,这是无法回避的。

如果家长不认识自己的问题,而是感觉到一切问题都出自孩子身上、出自老师身上,这样的认识都将不利于孩子的改变。如果家长早早地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才能开始反思,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找到科学的教养方式,这对孩子未来的改变意义重大。


二、消除抱怨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保证

在很多家庭当中,一旦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家长的情绪就会有所变化,表现最多的就是抱怨,这种抱怨是内心焦虑又无法解决问题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一种习惯外部归因的不良心态的表现。这一类家长通常会抱怨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不公,教育得不好;抱怨小学的老师没有关照孩子,对孩子有偏见;抱怨另一半对孩子管教不当;或者是抱怨孩子不如人家聪明;甚至抱怨整个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等等。家长的怨声载道、怨天尤人,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制造不良情绪,混淆矛盾的焦点,这样一来,就看不到孩子问题的实质,看不到自身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样家长自己就给孩子的改变设置了障碍,也就不可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我们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如果一个孩子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家长就感到很高兴,也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时候家长是比较理性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好,生活习惯不好,品德行为也有问题,家长很难不抱怨,很难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也会面临来自学校、老师、亲戚朋友、以及社会的各种压力,如学校老师要成绩、亲戚朋友比优秀、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等等,家长很难避免出现情绪的波动,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我在这里想提醒家长的就是要透过表象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家长的任何抱怨都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如果家长不消除抱怨,只是一味地强调问题是在别人那里,不在自己身上,自己似乎成了受害者的这种心态,是没有任何希望去改变孩子的。只有消除抱怨,找到孩子问题的症结,再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帮助孩子改变,才有可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每位家长都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教育好一个孩子确实需要很多因素。教育孩子出了问题,这说明我们家长以前学习不够,以前掌握的知识不够。孩子还小,改变还是很容易的,因此,家长要树立信心,消除抱怨,积极地学习教育知识,这是家长把孩子教育好的根本。




三、家长要学习教育的科普知识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我们来结合实际把这几句话解释一下。

“生而知之者,上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生下来大脑就贮存了很多知识的人,是最上等的人。这就如同我们前面讲到过的,人的右脑是祖先脑,几百万年人类生活劳动的智慧结晶以基因密码的形式储存在右脑,如果右脑能发挥好的情况下,再加上学习,就成为“生而知之者”。实际上,有很多大师就具备这种素质。

“学而知之者,次也”,是说通过学习而知道、获得知识的,仅次于最上等人。这种人是大多数的,大多数人通过学习来获得知识,他们也是肯学习、喜欢学习,然后获得知识。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一个人有困难的时候,才去学习,那么这个层级人,又次一等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这个层级的人,就是带着目的学习,他学习的时候带着功利性,尽管这样,也是不错,并且是学习了。

最后就是“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就是说本来各方面都有困难,学习生活,教育孩子都有困难,但是他也去不学。孔子把这种人定义为“民斯为下矣”,就是老百姓当中最下一层的人了。

很多家长就是在孩子成绩下降,在孩子品德方面、成长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发生问题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孩子身上的问题。这时候很多家长就会直接批评孩子、斥责孩子,试图找到简便的方法去改变孩子。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没有效果的。

我看到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断地到各个研究教育的组织机构去咨询,寻求改变孩子的方法。虽然他们通过咨询得到了答案,但却没有改变孩子。一方面,随着孩子的长大,学习任务加重,孩子的精力越来越有限,问题会不断积累,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够改变的;另一方面,改变需要长期的习惯、需要过程、需要内化的科学理论、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简单一个方法就能解决的,有些快速方法即使短期内有些许的效果,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据我长期的经验,家长要想帮助孩子转变,学习科普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改变教育观念的过程,就是改变教育思想的过程,同时也是把孩子教育好的根本所在。我们前面也讲到过,孩子的问题出自家长,家长没有经验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就会出现问题,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问题就日积月累,越来越多。如果家长学习教育的科学知识,懂得如何去教育,那么自然会教出优秀的孩子,所以说,家长学习教育的科普知识是很必要的。

当家长掌握了科学的教育理念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教育问题出在哪,之后再重新和孩子交流,重新和孩子沟通,重新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这样家长就有了信心,孩子就会有所进步。

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很多正常的孩子或者优秀的孩子家长也要学习科学的教育知识,因为孩子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孩子的思想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家长只有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更新,才能跟上教育的步伐,才能让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良性的发展。

四、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孩子在诞生的时候,作为父母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思想,希望尽自己的全力把孩子培养成才,让他出人头地,这样的想法全世界的父母都会有,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传承至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是很多家长的期望。

就是这种过高的期望,使得很多家长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和那些比自己孩子优秀的孩子相比较,或许有些言语家长们会特别熟悉,如:“你看人家小刚……多好,你怎么就不行,你就是不努力、不上进……”。这些家长自认为以此来刺激孩子,让孩子更加努力进步,实际上,这种比较非但起不到正面的引导,还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的信息。我就做过调查,经常被做比较的孩子,大多内心自卑、自信心不足,但外在又会表现得倔强、逆反;在做某些决定的时候容易妄自菲薄、退宿放弃;心理素质差,内心能量不足导致关键时刻容易紧张、畏缩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多的和其他孩子作比较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一般来说,孩子在一至三岁或者一至五岁这段时间是最关键的培养阶段,这一时期是行为习惯、潜能、头脑等最佳的培养和开发阶段,如果早期教育做得好,孩子就会逐渐突显优秀的特质;如果家长在这一时间段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如因工作忙把孩子送到寄宿幼儿园,或者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等,就会错过这个最佳的培养时期,孩子自然会有所差别。这个时候家长更没有理由去把孩子做比较,甚至打击责备孩子。

很多孩子对于独生子女娇惯、溺爱,孩子在小的时候问题表现不出来,长辈多会认为孩子可爱,孩子逐渐长大,很多弊端就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家长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差距,把孩子进行比较,是完全错误的。有些家长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觉得人家的孩子也没用家长操心就很优秀,自己家的孩子却不行,殊不知,那些家长已经操过心了,他们可能就在孩子一至五岁这个阶段付出了心力,使孩子早期教育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完成了孩子成长的重要里程碑,所以之后他们会很省心,孩子也会很轻松。

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的是,孩子的差别是必然存在的,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养方式都会使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所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由孩子单方面造成的,是由孩子所处环境及教养方式决定的,其大部分影响因素是家长。一些家长可以换位思考,如果孩子长大了,懂得了知识,积累的阅历,也抱着同样的心态,反过来把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进行比较,诸如“人家的父母小时候都知道开发潜能,你们都不知道;人家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你们就没文化……”等等,家长们又会做何感想呢。

面对孩子的差距,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就是不拿自己的孩子同其他优秀的人比,让孩子同自己的不同阶段做比较,要适时地给予孩子鼓励和信心,同时要不断学习科学的教养方式,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改善问题,缩小差距,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五、孩子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孩子的教育过程是漫长的,差孩子的改变更是漫长的,而这种漫长是一个教育的规律。

我们前面也提到过教育有长期性,教育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行业,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职业,而对于家长来说就是长期的事业,对于差生的家长尤其如此。

在我培训的过程中,就遇到很多家长认识不到、也接受不了这种漫长的过程。这些家长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束手无策、焦虑、急躁,从专家或老师那里得到方法就急功近利,想要一下就把孩子变好,一旦没有成功,就会抱怨,更加重不良的情绪,甚至波及到孩子。试想,这种心态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

因此,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改变需要漫长的过程,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个过程,要树立坚定的信心,抱着必胜的决心,还要有坚持的毅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到孩子。一旦家长有了平和的心态,有了信心、决心、坚持和毅力,就会催生智慧,会更具耐心、更多宽容,从而使自己更从容,使孩子在改变的过程中更放松,更容易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更容易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达成最终的教育目标。

有一个家长为了改变一个非常非常差的孩子,在孩子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听讲座,然后慢慢改变原来错误的教育方式,科学地和孩子进行一来一往的沟通,这样持续了两年,当孩子上四年级的时候,各方面都进步很大,还当上了班长。这位家长每天听讲座,每天思考,每天想办法,每天和孩子沟通,经过两年才把一个孩子从非常差的状态变得优秀,我们说这个教育的过程是比较漫长了。但是,你的孩子一生有多漫长!你的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大学要二十多年,两年和这二十多年比起来,那么这个改变的时间就不算漫长了,或者可以说是短暂的。

因此,家长能静下心来听课、学习,接受孩子改变过程是漫长的这样的一个事实,才是最有效的。

六、孩子改变后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许多家长,学习了一些科学教育法后,孩子就真的改变了,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就上来了,然后家长就不继续学习了,接下来,孩子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家长就怀疑科学教育法是否正确。在这里告诉大家,科学教育法是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进行教育的,这个科学的意义是带有普遍性的。与此同时,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改变孩子,又是一个操作的技巧问题。如果家长只是针对孩子的某些问题一知半解地进行学习,没有融会贯通地理解科学教育法的核心思想,那么在改变孩子的时候会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无论是应用科学教育法还是其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孩子出现好坏的反复都是正常的现象,教育的过程本就需要经过反复——强化——反复——再强化……最后达到稳定的一个过程。

教育上的很多事情不是一劳永逸的,有的孩子就是到了大学还会犯错误,这也是常见的。好孩子都可能会变坏,那么一个问题的孩子在改变的过程中再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

一位山东的家长学习科学教育法很长时间,他已经把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做得很细致,他在一次例行的反馈中跟我提到:孩子这次考试考的非常好,老师表扬了他。当时我就给他指出:你的孩子这次是进步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他会下滑,再过一段时间家长继续努力,孩子的成绩又上去了,然后再下滑、再上去,经过几次反复,你的孩子就会稳定,就会改变好了。之后这位家长的反馈也正符合这个反复的过程。

因此说反复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一旦你的孩子改变了,他的学习成绩打了百分,他情感变得温柔了,愿意和家长沟通了,各方面都很好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知道他还可能反复,还可能考试不及格,还可能在学校打架。家长应当有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差生的家长来说,这个过程更是漫长的。家长在孩子有进步、有转变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数,能够预测孩子有可能出现反复情况,要保持耐心和持续学习,教育孩子不能见好就收,需要坚持不懈。


八、家长降低对孩子最初的期许

当家长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抱在怀里的时候,往往都会信誓旦旦地期许:一定要花最大力气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让孩子有充足的物质享受,让孩子学业有成,让孩子幸福。

家长这种最初的美好愿望会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转化为无形的压力传递给孩子。孩子的成长、发展和成就与自身条件、关键时期开发、成长过程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孩子不可能完全按着家长期许的道路和方向发展,这是很正常的。

未来的社会有文凭的孩子非常多,但是心理健全、品格优秀的孩子是不多见的,或许你的孩子在学术上不是非常优秀,但是在其他方面可以变得优秀。家长要认识到这一点,降低对问题孩子最初的期望值,这个非常重要。

家长一旦把对孩子最初的期望值降低的时候,对孩子的要求就不苛刻了,这种环境下孩子的大脑就会放松、会更专注精力于学习,孩子的问题就有可能得到改善。有很多优秀的人士在小时候都不是很出色,但是家长没有过多的期望和压力,再加上正确引导,使得他们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并有所成就。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在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根本就不优秀,后来却发展得好。

因此说,人的发展是无限的,对问题孩子降低期望值是一个阶段性的考虑,而且这种考虑是符合心理学的。降低期望值,学习科学教育法,一点一点来帮助孩子向前努力才是对问题孩子最好的方式。




因此说改变孩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变家长的过程,就是家长整个人的改变,整个思想的改变、情感的改变、对孩子教育认知度的改变。如果说过去你是一个怨天尤人的、非常急躁的、要求过于完美的、责备求全的家长,那么为了教育好孩子,你就需要自己做出改变,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转变和成长。

综上所述,作为差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要求孩子,跟需要家长了解教育的规律,掌握教育的观念,并接纳这些观念,从自身做起,进而帮助孩子改变。









您将得到价值超过2800元的教育孩子辅助资料
1、价值¥1000元的陆惠萍金牌课程代金券一张
2、价值¥168元儿童 国学启蒙育心经典 视频 DVD
3、价值¥198元 最新动漫flash英语 ! 视频 DVD
4、价值¥ 218元动画版《100个为什么》视频 DVD!
5、价值¥260元儿童超级口心速算讲座 视频 DVD
6、价值¥385元的速读速记训练程序
7、价值¥380元 情商大师主讲
《青少年情智开发》视频 DVD
8、价值¥480元高考状元主讲
  《中小学通用版-高效学习法》视频 DVD
以上视频资料放在超级大容量DVD里,可以反复观看。



《好父母决定好孩子一生》


 





友情链接: 爸妈在线    巴山艺术教育    湘北新父母    家长培训学校    成都盐道街    小学美术老师    罗蓉好家长    深圳家教网
中国教育在线    大庆网    百湖网    深圳网
网站访问量: 
CopyRight @ 2007 - 2015 科学教育法,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05040072